历史

明英宗(1 / 3)

【朱祁镇的波澜一生结束了,麻烦又转移到其他人手上,礼部定庙号定得头都有点秃——情况实在太复杂了呀!

就看先帝生前干的那些事儿,谁不头大谁不烦,说坏话吧,不符合封建臣子处事观;说好话吧,心里不爽,这位把大家来来回回折腾那么久。

但要定恶评,肯定是不行的。

毕竟老朱家这一代还涉及到了皇位变动和小宗入大宗,朱祁钰有功于国大家心里是很清楚的,但对朱祁镇来说,这就是一个利欲熏心的弟弟,什么力挽天倾,不知道啊,我好端端坐在这里,哪来的天倾?

兄弟俩已经彻底走向对立面,一方的名声、统治和另一方注定相斥。之前的“戾”字,一是为出气,二是为证明,你大逆不道,我才是正统。

朱祁镇要确认的一点是,虽然他是通过夺门之变这样的方式才取回的帝位,但他才是名正言顺的,朱祁钰是贪天之功的小人,景泰朝什么的,不做数。

帝王需要否认正统朝和天顺朝中间的这几年,否认“夺门”这回事,最有效的方法,便是否认弟弟位置的合法性。

那么作为正统继承人的朱见深,就有必要在这方面对朱祁镇的身后名进行一定的维护了。

不维护能怎么办?谁让朱见深倒霉催的当了这位的儿子,如果老爹被指指点点太多,对自己的统治也不利。

在这样混乱如千千罗网的情况下,宪宗朝臣们只能硬着头皮给朱祁镇选庙号谥号。

礼部斟酌了很长时间,最后商议出一个“英”的庙号,和“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”的谥号,大家都知道谥号已经通货膨胀了哈,提取一下有效字,是“明睿帝”。

“睿”字面上还是很好理解的,聪明嘛,但作为一个皇帝得到聪明的评价,可以说是基本做到头了。

现代还经常听到老师说“你们家孩子是很聪明的,就是不愿意学习”呢,难道还要和朱瞻基说“你家太子聪明是很聪明的,只是不小心败了大半家业而已”吗?

从谥法来说,克念作圣曰睿、深思远虑曰睿,嗯,深思远虑,可能指的是两天出征把文武大臣当饺子下。】

英国公张辅实在无法忍受这等折磨,到院中寻了个草垛子抽了老半天,还是压不下心火,只待陛下早废太子,让诸臣安心。

至于其他……到时再论。

【《宪宗实录》里关于这一段的记载是这么说的:“大行皇帝德性聪明、天资英武”、“武功服乎外夷”、“用人必询于众,祀神务致其严”、“继体守成之君未有盛于大行皇帝者也”。

不知道大家看了什么感受,反正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笑出声了。夸他聪明英武,也算点题,但文治武功需要实例验证,朱祁镇拿得出手的功绩几近于无,这么夸就有些尴尬了。

如果说被瓦剌抓去留学也能算武功服乎外夷,那朱祁镇确实算后无来者,除了大宋雪乡二人,谁能相提并论?

用人方面,从王振到夺门功臣再到门达、逯杲,可以说好人不一定用了,但坏人肯定都被捞了,识人能力超过百分之零点零一的帝王;祭祀方面,给王振祭葬招魂、建旌忠祠的事儿过去也没几年呢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最新小说: 婆婆你怎么这样[年代] 我真的只是看着柔弱[星际] 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 归琅(快穿) 领养一只退役兽人 在古代摆摊卖美食 清穿之敦肃皇贵妃 侯门夫妻重生后 穿书后成了狼孩 暗室婚书